・劇情簡介
樂壇奇葩真人真事改編!紐約貴婦芙蘿倫絲簡金斯(梅莉史翠普 飾)從小便熱愛音樂及歌唱,期許自己有一天成為當代最偉大的女歌手,五音不全的她一開口唱歌便如魔音傳腦般令人震撼,但自我感覺超良好的她卻覺得自己的歌聲在就像天籟美音、黃鶯出谷。善良的經紀人貝福爾德(休葛蘭 飾)癡癡守護在旁支持著芙蘿倫絲,不願戳破她對於演唱事業的癡心妄想,直到她開口希望在樂壇聖地紐約卡內基音樂廳舉辦售票演唱會,貝福爾德才發現大勢不妙,眼看事情一發不可收拾,貝福爾德該如何告訴芙蘿倫絲殘酷真相,而芙蘿倫絲在一連串的歌唱特訓後,又會以怎樣的歌聲震撼全場?(引自開眼電影
・觀後心得
缺乏技巧與天分,卻有著無比的熱情與執著,以及足以實現願望的財富(叮!)會造就一段怎樣的人生?
最後一項成因姑且不提,前兩者的衝突已經極具可看性,有趣的是這還是真人真事改編,女主角佛羅倫斯·佛斯特·珍金絲在歷史上確有其人,在以缺乏節奏感、音準與整體歌唱技巧的歌聲而聞名的情況下還整整唱了32年。放在現代雖然能聲名大噪,反而會遭人群起而攻之吧,再怎麼有熱情也會被輿論攻擊到無法再做任何演出,幾年前的煎熬弟便是一例,若他能看到這部電影不知會做何感想呢?閒話到此,以下純就電影內容討論。
滿分以百計,那我或許會給這部電影75分。雖然宣傳語中標明這是部搞笑片,但其實內容並不純粹搞笑,不乏觸動人心的溫馨時刻跟吊人胃口的懸念,看得出來導演在濃縮改編與整合內容上下了不少功夫,亦製造了許多衝突與懸念的翻轉情節來替劇情增色,然斧鑿之跡稍重、某些轉折略顯牽強是為其一。二則在於結尾處收的倉促並且缺乏一個貫通全劇的主旨,盡量不評斷出場角色的善惡、導致大家看起來都像好人,跟中性的結尾雖是傳記電影的非戰之罪,畢竟導演也不好意思一口氣得罪太多人。但整體缺乏一個明確的主旨卻讓故事顯得鬆散,可惜了前面營造出的那份溫馨搞笑又不時揪心的基調。
若只是如此,或許給個60分足矣,多加的那15分所為何來?在於獨特的寓意跟主要角色的塑造。
(後有劇透)
受她所聘來協助練習、並且配合演出的鋼琴師,謹慎而善於察言觀色,第一次聽見夫人的歌聲與知名指揮家為了鞏固贊助金援對她的連串馬屁,當場強忍著沒笑出聲來,在離開後忍不住在電梯內放聲大笑;在私下與貝菲爾先生交流時,也對珍金絲的音樂造詣露出鄙夷之色,對於同台演出更是百般推拒。
然而在珍金絲的真心相待與貝菲爾的懇求之下,最終放棄了自己做為音樂家的聲望、前途與珍金絲共同表演,他是個善良而隱忍的人。在結尾的後事交代中,說到他不再與珍金絲共演後也轉而對舉重產生興趣,成為了一名專業的舉重裁判。這很有趣,與其說是在音樂圈中混不下去,是否經歷了這一連串光怪陸離的洗禮之後,他對如何評斷音樂價值的觀念受到衝擊了呢?真相不為人所知了,但我不禁如此揣想,那想必是一段很奇特的經歷。
鋼琴師在本作中的角色是局外人,他在一段距離外通曉一切,他知道珍金絲歌唱得爛、有錢但身體不好、所有人都是為了得到好處拍她馬屁,也知道貝菲爾先生在外頭金屋藏嬌,一轉頭又能全心全意地完成珍金絲所有的願望,他手中的資訊是與觀眾十分近似的,心態也比較近似普羅大眾。
貝菲爾先生是珍金絲的愛侶(查了下資料,他們從頭到尾都沒有世俗的婚姻關係,卻是圈內公認的伴侶),他們在25年前相識,但因珍金絲在與第一任丈夫圓房時感染梅毒,他們雖有婚姻之名卻無肉體關係,兩人維持著浪漫又恩愛的日常互動,然而他在外供養一名年輕小三行床第之事。後來在與小三酒館幽會時遭遇眾人拿出珍金絲的唱片取笑,他不顧小三要脅離開憤而離席阻止那群人,小三頭也不回地上車離去。
他曾經阻止珍金絲開辦公開演唱會,阻止失敗,只得親自把關篩選、賄賂售票觀眾,並在開演後將大聲爆笑的史丹利夫人請出場外——在此插話說一下這位奇女子,她也是個有意思的角色,在珍金絲第一次售票演唱時,一眾親朋好友與收錢辦事的走路工鴉雀無聲地聽著珍金絲荒腔走板的演唱,她是唯一敢於當場大笑的異類;到了第二次演唱在一群醉酒軍人與水手的噓聲與譏笑之中,她也是唯一一個勇敢站出來制止群眾,並且鼓勵珍金絲繼續完成演唱的人。不知這名角色是否杜撰,但她活脫脫就是個爵士年代特產、奔放不羈的黃金女郎,可惜劇情對她的著墨不多,對於不了解那個年代背景的人來說,看起來或許會像是前後不一致的表現。
至於上校都到場聽這演唱會了,底下的阿兵哥怎敢這麼狂在長官面前鬧場呢?已經茫到連長官在場都不怕了,被史丹利夫人一個弱女子喝斥後就全部乖順了又是怎麼回事?這原由或許只能問導演跟編劇,為了轉折做的太過刻意,大快人心卻讓人滿腹疑問,正所謂強扭的瓜不甜啊。
女主角珍金絲小姐,是名年長卻天真爛漫一如少女、對音樂充滿熱情,亦善待所有相識之人甚至容易受人矇騙的富有女士,這個討人喜愛的角色對梅姨來說完全是手到擒來,演來全然不費功夫。不管是自己的音樂造詣、還是愛人在外分居處金屋藏嬌的事實,身懷不治之症的她幾乎從頭到尾被眾人蒙在鼓裡,直到結尾前她終於從報紙上獲知他人對自己的真實評價,就此大病不起。在劇中她是一個太過純真善良的人,這樣的良善太過脆弱,經受不起赤裸的惡意。在死前她憶起自己二十五年前在公開表演時與貝菲爾先生相遇的場景,當時她還年輕美麗、在自己的回想中歌聲曼妙無比。『他們或許可以說我唱的不好聽,但沒人能說我沒有唱過!』導演以此句遺言為全劇告終。
不過歷史上的珍金絲是名自我意識強烈、自信且堅強的女性,不顧外界的惡評,儘管以糟糕的歌聲出名,珍金絲卻深信她成就不凡;她自比當世的知名女高音,如佛麗妲·亨佩與 泰特拉齊妮。她會制止演出時來自觀眾席的笑聲,並說這些取笑是出自忌妒的對手。她這樣回應對她的批評:「人們也許說我不會唱,但沒人能說我沒唱過!」(引自維基
選擇這句話畫下尾聲,興許是想表達一個不具外人眼光勇於追夢的理念吧,畢竟電影說到底仍是改編,與史實多少有些出入、但將劇中的珍金絲安上史實珍金絲的名言卻讓人感覺說不出的彆扭。無論如何,這仍是句不錯的話,充滿了堅定的意志與力量。
假如你正在追尋夢想不走尋常路、遭到了勸阻或不好的評價、亟需建立自信,那麼這部電影或許很適合你。
回歸標題,一個人可以膚淺地、毫無理解地熱愛一樣東西嗎?這是需要苛責的事情嗎?
看完這部電影,有很多問題值得我們好好思考一下,這是它最棒的地方。它內容荒誕又無比真實,詼諧中帶著些許諷刺(比方那些為錢而來的觀眾與馬屁精),在觀看過程中、我曾多次為珍金絲感到悲傷⋯⋯但何必呢,她很快樂,就算是生活在旁人為自己構築的假象之中,她也勇敢地追尋著夢想、完成了自己的心願,這有什麼好悲傷的呢。就算是歌喉普普通通的我們,一想到要站在三千人面前演唱也會嚇的雙腳發軟吧,她能夠絲毫不懼地站在台上表演,這份勇氣與熱情不正是珍金絲的過人之處嗎?
而珍金絲的愛侶兼事業夥伴,愛並且支持著她,替她擋下一切負面評價與譏笑,排除萬難。成功演示了愛情有許多種形式,不是只有結婚才能幸福美滿。這部電影的故事意圖突破我們對於世界的固定價值觀跟那些根深蒂固的想像,光是這點、便值得一看。(可惜的是,不少資訊得要事後再做功課才能看明白,光看影片內容多少會有些誤會)
那些以拙劣的技巧表演/創作的人,我們真的有必要用尖刻的言語去譏笑或評斷對方的價值嗎?可笑的是什麼呢?他人的評斷應該要影響到你對於事物的熱情、對自己的評價嗎?很難聽/很爛/很胖/很醜/很老⋯⋯這些不符合主流價值觀中所謂好的樣貌就應該自覺羞愧,好好躲在人們看不到的地方,不可以展露出自信嗎?為什麼?我們應該阻止那些沒有天分的人追尋夢想嗎?如果他是你親近的人並且需要你的支持,你願意義無反顧的支持他嗎?
要我來說的話,這部電影情節鬆散、娛樂性尚可、邏輯不嚴謹甚至有點瑪麗蘇,但它帶來的省思與議題相當有趣。
最後說說影片中有個地方很妙,貝菲爾先生試圖說服鋼琴師第二次配合演出,後者表示自己還有身為音樂家的理想與前途要顧,貝菲爾說他已經放棄了做一個演員,他理解到自己天份並不出彩所以放棄了繼續表演,並要鋼琴師好好想想;而鋼琴師終究被他說服了,抱持著放棄音樂生涯的覺悟應承上台表演——在這三人之中,唯有歌藝驚人的珍金絲沒有放棄。
因為她有錢?因為有愛侶的支持?還是因為熱情跟執著?
或許三者兼具,才能造就這樣的精彩人生吧。
這是歷史上珍金絲留下的歌聲,一點也不誇張,電影只是原音重現,各位可以體會體會。
留言列表